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015年11月修改

 

 

 

 

 

 

目录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

1.深化校企合作       2

2.创新“校企共育、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3

3.订单培养       3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3

1.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4

2.构建“工作导向,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4

3.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

三、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建设       5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5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5

(2)校外实训基地       6

2.教学资源建设       6

四、师资队伍建设       6

1.优化教师成长机制:       7

2.构建“四级定位”培养培训体系       7

3.突出“五项核心能力”培养       7

4.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       7

五、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8

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8

2.注重过程监控       8

六、办学效果       8

1.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8

2.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8

【案例分享】1.“一刻钟服务圈”社区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项目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8

【案例分享】2.开辟丰台区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9

【案例分享】3.北京京鲁菜研发中心带动知名餐饮企业菜品创新       9

3.社会评价越来越高       9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创建于1982年,隶属于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占地面积188.66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现有旅游服务、交通运输、文化艺术、信息技术、教育、金融商贸等9个专业群、17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946人,教职工374人。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北京市现代化标志性学校、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法制教育先进校、健康促进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绿色学校。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紧密结合北京市和丰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取得一定成绩,形成办学特色。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结合首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逐步优化专业设置。目前开设有中餐烹饪、西餐烹饪、动漫游戏、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学前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航空服务、影像与影视技术、电子商务、数字影像技术、园林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等17个专业。

1.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坚持依托行业企业办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本着“定位区域发展,打造精品,优质服务”的建设思想,和“塑造一双会思考的手,培养现代职业人”的办学使命,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整体规划,系统培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搭建学生成长立交桥。

学校不断完善“首都厚德精工”校企联盟建设,以“首都厚德精工”校企联盟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为抓手,校企实施文化共融、专业共建、课程共研、教材共编、师资共用、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七共”模式,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效率。

校企合作互融共赢领域不断拓展,在已有83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增4家合作企业,其中,与企业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协议、项目合作协议10份;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等24家单位被评为年度优秀校外实训基地。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12个单位被评为2012年“首都厚德精工”校企联盟优秀成员单位。

建立了屈浩大师工作室、北京京鲁菜研究会、北京京鲁菜研发中心、长城润滑油汽车养护中心、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物联网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等校企一体产学研基地,为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搭建了平台。新增中视禾润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实践。

学校不断完善“丰台职成教集团”运行机制,修订了《丰台职成教集团章程》,推进成员间紧密合作;积极参与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方庄教育集群、职业院校汽车教育集团、北京市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等,联手社区、家庭、家长委员会、联盟委员会、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组织、终身教育组织、国际教育集团或大型国际企业等等,形成共融共育新组织,建立伙伴间合作新关系,为人才成长与培养搭建新空间、新平台。

2.创新“校企共育、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不断探索以“厚德精工、追求卓越”为共同价值观,以“双赢、双卓越”为共同发展方向的校企一体化合作,提出了“搭建1个平台、构建4个体系、实现能力3级提升”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体思路,初步形成“校企共育、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各专业在校企合作一体化运行机制下,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校企联手展开新一轮人才培养基础调研,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规格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课程学习体系、实习实训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层级培养为能力提升阶梯,实现学生从生手到熟手到能手的能力3级提升。

各专业在学校改革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中餐烹饪专业创新了“职业层级”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创新了“员工式”人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了“园校融合、德能并举”模式,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创新了“项目引领,岗位对接”模式,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专业创新了“校企对接、工学结合”模式等。

3.订单培养

校企共建专业咨询平台,全面实施订单培养,全程立体合作,从招生到就业,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从班级管理到学业评价,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编写教材、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共同开展实习实训、共同进行学生评价、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和共同参与管理;实现企业文化、职业规范、生产环境、岗位角色、工作流程、技能操作的全程对接。准确定位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工作者的双重身份,逐步形成“双平台、双角色、双管理、双教学、双考核”的“五双”订单培养特色。逐步实现了文化融合、课程融合、标准融合、活动融合。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坚持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以《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实验项目指导手册》为指导,吸纳北京市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各专业对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载体及实施进行重大变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面向职业,强化素养,突出职业能力核心,构建“工作导向,学做一体”课程体系。各专业形成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顶岗实习组成的课程体系架构,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学习,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1.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公共基础课程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担当着提高文化素养、促进专业学习、培养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任务。学校重视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在专业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开展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先,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开全、开足公共基础课程。目前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基础、公共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课时量符合教育部要求。

其次,我们组织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在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学改革。我校依据教学大纲,进行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单元设计,开展了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进行了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52教学单元的设计,完成了20节课的教学模式研究,编制了3000多个教学资源积件,形成了一定成果。

2.构建“工作导向,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重点专业在岗位能力调研分析阶段,先后对10个行业协会、84家企业、3个产业园区41所同类院校和科研院所、135名毕业生进行调研,完成了调研报告5份。各专业对专业发展前景、企业用人层次及数量需求、职业岗位群、岗位能力要求等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确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在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及专业核心课程提取阶段,各专业先后召开了10次专家工人座谈会,提炼了60个典型职业活动并形成《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表》,最终提取出54门专业核心课程。

在课程标准制定阶段,课改专家、企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及专业全体教师依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编制了5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5个专业的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在课程资源建设阶段,根据5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单元设计、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设计。目前已经完成11本教材的编写。

在课程实施阶段,5个专业目前全部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专业认同感都普遍提升。

3.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学校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捕捉典型工作过程,解剖典型课程环节,结合专业特点,解析学生能力培养途径,抓住新课程的本质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评价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求运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有序、反馈三个基本原理指导组织教学,体现行动导向,以信息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自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不断深化教学做训评一体化。

各专业不断完善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一致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改革专题培训,“青年杯”、“创新杯”等教师基本功大赛,各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模式实施研究课等方式,推进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中餐烹饪专业探索了“五段九步”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探索了“四步六环”教学模式;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探索了“项目驱动、三段三学三训”教学模式;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专业探索了“五环五步”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借助于附属幼儿园资源优势,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专业理论课形成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四步六环”教学模式,基本技能课形成了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的“四步五法”教学模式,工作导向课程形成了以教例分析、角色扮演教学法为主的“观、探、拟、训”教学模式,过园校网络视频系统平台,走进幼儿园一日生活,直接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现场,进行即时反馈,再通过模拟教学,关键技能微格训练、幼儿园实战训练,探索“观、探、拟、训”教学模式。

不断完善以多元主体、多种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为原则,对接岗位用人标准,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全程评价”模式,完成了5套评价方案。同时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分析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含职业理想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个性品质4个维度12项内容28个要点,标准明确,评价依据清晰,抓住职业人才成长的关键要素: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养成,重视职业规划与实施,提升就业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建设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依托“首都厚德精工”校企联盟和丰台职成教集团,引入行业、企业理念,制度健全,管理标准、全程监控,有效保证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本年度加强了实训基地“产、教、学、研、赛、训、鉴”一体化建设,烹饪专业成立了大师工作室与新产品开发一体的新产品开发中心,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专业实训基地从建设设计之初就将产、学、研、赛、训、鉴一体化理念下实施,目前一期实训基地包含了新产品开发实验室、基础研究实训室、智能楼宇智慧家庭实训室等,能够承担教学、技能竞赛、实习实训、产品开发等多项功能。

学校设备总值5217.0582万元。综合性实训基地9个,与办学规模相匹配: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和北京市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汽车服务实训基地、餐饮服务实训基地、学前教育实训基地、信息技术实训基地、文化艺术实训基地、医药卫生实训基地、财经商贸实训基地、园林技术实训基地、航空服务实训基地。实训面积21968.46平方米,工位14057个,仪器设备5016台/套。实训基地设备配套、功能齐全,达到专业设置标准,能满足各专业的教学实训任务.

实训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严密、运行顺畅、监控有效,设备完好、实训开出率100%,成效显著。实训管理引入行业、企业理念,有效保证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学生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有效的实训管理为学校发挥辐射作用创造了条件,各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工作、专业技术推介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受到高度评价。

(2)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依托合作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目前建有87家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可以接纳近千名学生进行实训和450多名学生顶岗实习。

2.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建设校园网络,设备先进,运行通畅,所有信息点均能接入互联网,校区间光纤互联,主干千兆,支干百兆,30兆带宽,网络存储容量20T,配备防火墙、身份认证等功能,无线网络覆盖全部教学场所和管理、办公部门,共有AP节点300个,信息点600个实现了网络管理、网络教学和高效服务。

在校园网平台上建设了学校内外网站、网络教学系统、电子邮件服务、视频点播系统、IM即时通讯、校园一卡通、IP电话、FTP应用系统;自主开发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应用软件,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与企业联合开发了七路实时录播系统,由七路音视频同步采集系统、同步编辑合成系统、网络同步浏览评价系统、资源存储服务器组成,可以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远程授课、学校管理。学校拥有计算机2045台,其中学生用机1346台,生均拥有计算机0.52台。所有计算机可直接访问互联网;共有多媒体教室153个,配有知名品牌液晶投影仪、广播系统及计算机等设备。

教学资源总量达到22530GB,利用率50%;电子图书200GB。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课程比例达到88.89%

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本着内培外引、定位培养、教师与学校同发展的建设思路,提出了以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目标,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支撑的德能兼备、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

在专业教师队伍定位上实现每个专业“至少有1名行业企业大师作指导,至少有1名专业带头人做引领,至少有3名骨干教师作支撑,至少有3名行业企业专家作支持,100%是双师”的建设目标。

1.优化教师成长机制:

学校依托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区教育分院培训机构,先后出台了《教师职业道德管理规范》、《专业(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骨干教师评选办法》、《骨干班主任评选办法》、《青年新秀教师评选办法》、《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科研骨干教师、青年新秀、优秀教师团队管理办法》、《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科研管理办法》、《教师教学工作考评试行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师培养培训的制度,提倡厚德载物、积极奉献,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导向机制。

2.构建“四级定位”培养培训体系

“四级定位”培养新教师胜任培养、青年教师个性培养、骨干教师专家型培养、专业带头人名师培养等。

学校通过校本研训、企业实践、专业项目建设、课题研究;指导技能大赛;教育思维培训等,以实施素质提高工程为抓手,以校企全程立体合作为平台,构建“四级定位培养培训体系”,涵盖了从青年教师到名师各层次培养培训的目标与重点,明确检验的标准和培养路径,规范了培养培训的基本内容,使被培训者明了成长的方向。

3.突出“五项核心能力”培养

突出教师的“五项核心能力”培养: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建设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使之能够“上得了课堂,下得了企业,做得了研究”。

在实施“四级定位”培养中,学校尤其突出“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重在“教师工程师化培养,工程师教师化培养”。学校教师通过在企业担任实际生产项目,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企业工程师通过在学校担任专业课程,提升教学能力。

4.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

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一年来引进2人;聘请能工巧匠进课堂进行专业教学,目前共有27名企业兼职教师。通过人才引进,第一时间把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课堂。

成效:培养了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1个;1名北京市专业带头人和5名北京市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37人,区级科研骨干教师15人,区骨干班主任11人,区级青年新秀教师4人,校级专业(学科)带头人20人、骨干教师60人、科研骨干教师8人、青年新秀教师20人、优秀教师团队10个。

一年来共培训教师685人次,其中国家级培训33人次,地市级培训270人次,校本培训382人次,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比例6.99%。形成了企业实践,专家引领,项目带动、竞赛促进等多种培养方式。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2.31%;承担国家级、市级、区级课题30个;共有79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

五、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制定或修订了学生管理文件18个,教学管理文件66个,建立了学校、教学处、教研组三级管理体系,进行教师行为规范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2.注重过程监控

学校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大质量监控力度。参与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达58人,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督导。每学年学校都进行质量督导,由主管校长挂帅,督导室组织各校区相关人员,依据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各校区的教育教学督导,并将督导情况写成评估报告上报学校。有力地促进了办学质量。

六、办学效果

1.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近2年来,学生就业率达到那你呢96.67%和97.03%;就业对口率达到92.06%和94.66%;学生就业初次月薪平均达到1653元,一年后月薪平均1786元;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到92.03%;升入高职比率为17.69%。

2013年度共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北京市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2个;优秀奖3个;区级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共计48个。与此同时,在天津举行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中,我校学生的手绘文化衫、面塑、微电影等技能作品收到了鲁昕部长、教育同仁及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

2014年度目前为止,荣获国家级奖项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北京市一等奖6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37个,共60个。烹饪、学前教育2个专业承办“京西杯”职业高中校学生专业技能比赛,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8个。特别是2014年,中餐烹饪、物联网设备安装与维护、服装设计与工艺3个专业的学生,代表北京市进入国赛。

2.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年来,通过在职人员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社区教育培训、涉外人员烹饪培训等,培训量达到18724人日,比去年同期增长17.52%,共取得经济效益220.9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9.08%。

【案例分享】1.“一刻钟服务圈”社区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项目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学校发挥物联网专业的技术优势,依托物联网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在专业外聘专家北京东方博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陶雨老师的指导下,联合丰台区社工委,建设“一刻钟服务圈”社区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项目,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与区域内超市、饭店的即时互联,为居民提供智能化服务。该服务项目自2014年3月开始运行,仅仅2个月时间,丰台区芳古园第一社区已经有50户居民加入服务圈,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服务。

【案例分享】2.开辟丰台区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职业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帮助中小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让他们学会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迈好人生第一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之一。学校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专业师资及合作企业等资源优势,面向丰台区中小学开辟“第二课堂”,建立“职业体验中心”,服务于丰台区教育事业发展。

目前,第二课堂已经走进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开设烹饪、汽修、网络、动漫等课程;职业体验中心已经开设《给汽车做美容》、《奇妙的摄影》、《糕点巧制作》、《插花艺术》、《淑女课堂》、《巧手大丈夫》等共19门课程,丰富多彩的职业体验激发了学生对不同工作角色的实践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锻炼学生既会学习又会生活的多项技能,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分享】3.北京京鲁菜研发中心带动知名餐饮企业菜品创新

2012年4月烹饪专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成立“北京京鲁菜品研发中心”,由行业技术专家、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组成研发团队。研发中心与烹饪协会、企业开展合作,承担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成果推广、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等项目。目前已经发布创新菜品3季,受到餐饮企业热烈欢迎。

3.社会评价越来越高

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经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塑造一双会思考的手”——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办学实践研讨会,学校被北京晚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被凤凰网、新华网、丰台教育信息网等多个网站转载。赵爱芹校长作了主题为《系统建构、多元融合、创新培养,共塑一双会思考的手——丰职人的教育追求与实践》报告,先进的育人理念,优质的育人成果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学校的办学成果也多次在各种媒体上报道,如北京电视台的《话说北京——北京的职业教育》节目、北京晚报、北京教育报等媒体对“丰职味道”菜品创新活动的报道等。

 


2018年7月4日 14:13